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

田徑場上五大NG示範(分享自運動筆記)





禮貌運動不僅在校園需要推廣,在田徑場上更要努力的推廣,這樣不僅能避免在運動場上發生意外,還能使大家快快樂樂出門運動,平平安安的回家休息。現在,我們就藉由影片來警惕自己,不要在田徑場上做出影片中的行為唷!

一、在一二跑道散步不OK。
事實上,內線一二跑道適合競技或測速使用而外線七八跑道亦有不少專門練跑的跑者使用,若是想散步的民眾可使用中間跑道,讓大家都能安全地使用場地而不會有碰撞的情形發生。

二、在跑道上收操不OK。
不僅佔用了跑道的空間,也會阻擋練跑人員的跑步路徑。

三、任意穿越跑道不OK。
既然已到運動場運動,那就不應該再當低頭族滑手機且無觀察周遭運動民眾的運動動線而突然穿越跑道,易造成雙方的衝撞導致受傷。

四、騎腳踏車進田徑場不OK。
腳踏車的速度與跑步的速度相對快很多,若撞到跑者會造成嚴重的傷害。另一方面,若有民眾突然衝出來到跑道上,腳踏車騎士反應不及也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五、在跑道旁練習傳接球不OK。
我們都知道練習傳接球都會有漏接的機會,如果恰巧跑者跑步經過一不留神就有很大的機率被擊中。

遵守運動場的使用規範,人人有責。希望看完影片的各位能更遵守相關規定,以防止受傷的情形發生。


分享自<運動筆記>

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

這是真的!穿壓力褲能抗「鐵腿」 (分享-康健雜誌)

這是真的!穿壓力褲能抗「鐵腿」
男DELTA 壓縮長褲 1903236
圖片來源: http://goo.gl/Z5BT4q
標榜兼具時尚、塑身效果的壓力褲,廣受不少跑者推薦,據說穿上它能跑得快又遠,又不會鐵腿,真有那麼神?
最近跑步或騎腳踏車的人流行穿著黑色緊身褲,這看似普通的褲子,要價破千,它不是一般的內搭褲或束褲,而是「壓力運動褲」。

壓力褲受不少跑者和部落客推薦,據稱,壓力褲兼具時尚、塑身效果,能讓穿者看起來身型修長,且穿了跑步比較不會鐵腿,能跑更快、更遠,真的那麼厲害嗎?

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系主任郭藍遠表示,目前學界對於運動用壓力衣褲可以強化運動表現,使人跑更遠、拿到更好的成績等,並沒有共識;不過,對壓力褲改善肌肉穩定度、血氧量、緩和疲勞等生理作用,倒是較有一致性認同。

壓縮技術 施壓局部肌肉 

壓力褲或壓縮衣的原理,其實就是運用局部壓縮技術,針對身體特定部位、肌肉群施壓,壓力衣褲的多數效用和獨特性,都來自「壓縮」。 

郭藍遠說,壓力褲的最基本功用便是升高被壓縮部位皮膚的溫度,加強保溫,同時結合透氣、輕量等特性。再來,壓力褲緊貼身軀,能降低空氣或水的阻力,讓人運動時得以保持速度。

你可能會疑惑,既然想保暖和抗阻力,穿束褲或緊一點的衣褲不就好了?菲特邦健康管理公司執行經理暨運動教練許貴婷表示,更重要的是壓力褲能增加肌肉支撐和避免運動傷害。

運動時肌肉因承受力量而收縮、振動,時間一長就導致運動疲勞,若振動過度、長時間頻繁收縮,容易引起運動傷害如抽筋。壓力褲的加壓和包覆性,對肌肉來說正是牽制的力量,是穩定肌肉的關鍵,但相對來說也是對關節的一種限制。

許貴婷說,有些壓力褲還會壓紋,不是為了美觀,紋路是順著肌肉纖維排列而設計,壓紋的地方壓力更強,是用來控制肌肉,讓肌肉專注施力,能有效降低肌肉傷害。

骨骼肌肉
圖片來源: 痞客幫-隱藏腳色


加速血流 緩和疲勞跑更久 

有些人不是運動員,但小腿血液循環差,也被建議穿壓力褲,這樣有用嗎?研究證實,壓力褲的確可以幫助血液回流。

郭藍遠說,壓力服最早就是用來當作非侵入式治療靜脈功能不全和靜脈曲張,或促進手術部位的血液循環、減輕腫脹等,燒燙傷患者常用的治療輔具之一正是壓力衣。只是,運動用途的壓力強度不需要醫療用的那麼高。

他補充,壓力褲會加壓、縮小被壓縮部位的血管直徑,加快血流,加速將氧氣輸送到肌肉,進而排除肌肉中堆積的乳酸,使運動時肌肉運作更有效率,也讓需要長時間運動的人如馬拉松跑者可以緩和疲勞,結束後肌肉能更快恢復彈性,修復能力較佳。

如果平時身體某個部位血液循環不佳,是可以藉壓力褲幫助的,不過,「與其說有沒有用,不如思考有沒有必要,」許貴婷說,這只是治標。

壓力褲只能用來輔助改善不適,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多運動、多做伸展動作如坐姿前彎,讓身體學會主動放鬆,上班族若需久坐,切記每15分鐘就要站起來動一動。



購買前停看聽 依運動型態挑選 

壓力褲愈來愈夯,市面上出現多種款式,到底適合哪種?怎麼選?

郭藍遠說,目前的壓力服多採伸縮纖維和傳統纖維製成,不過,為了讓壓縮性更持久,建議選高品質彈性紗萊卡纖維(Lycra sport)比例較高的,不但耐穿,也更服貼、透氣。

然而,除了材質,更重要的是依自己最常做的運動、使力最多的肌肉部位來挑選。

目前最常見的是九分壓力褲,外表就像一般緊身褲,壓縮部位為臀部、大腿、小腿,適合中低強度的運動如騎腳踏車的人穿,或需要長時間持續運動如路跑,可藉壓力褲來紓緩肌肉疲勞,延長運動時間,「就像一邊在按摩你的小腿,」許貴婷說。

五分短褲壓縮大腿和臀部,適合範圍較大、需跳躍的運動如打籃球、田徑等,許貴婷建議,可以搭配小腿套使用,空出膝蓋這塊,才能避免跳躍時關節活動受限。

上半身部分,有用來壓縮軀幹和上臂的短袖上衣,能穩定肩胛,適合橄欖球員或健身者;練鐵人三項的人,游泳、騎車和跑步會用到全身肌肉,不妨穿著連身壓力衣。

郭藍遠提醒,壓力服必須合身、舒適,太鬆或太緊都不具效果。緊過頭的作用像止血帶,會截斷供血,太鬆則施壓不足,徒能保溫。建議試穿時要有專業教練或醫師在側,幫助挑選,以免花了錢卻買無效果。



壓力服怎麼挑? 

上衣有短袖、長袖、連身衣各款,主要壓縮部位為軀幹和手臂。練習鐵人三項需用到全身肌肉,可以考慮穿連身衣。長袖、短袖單件式上衣較常見,適合橄欖球運動或健身。 

DELTA壓縮長袖上衣(女) 1903228
圖片來源: http://goo.gl/Bx1bdX

下半身有九分長褲、五分短褲之分,都能壓縮臀部和大腿。九分長褲特別適合需要長時間持續運動、需壓縮小腿肌群如腓腸肌的人,適合騎腳踏車、路跑。



分享自-康健雜誌

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

選擇一雙適合自己的跑鞋(分享自運動筆記)

選擇一雙適合自己的跑鞋(分享自運動筆記)
跑步,最直接的就是腳與地面的接觸了,就像輪胎與懸吊系統對汽車行駛穩定性與舒適性的影響一般,跑鞋在跑步效率與運動傷害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我們在進行跑步這項無拘無束、放鬆自我的運動時,除了要注意姿勢的正確與否,選雙合適自己的跑鞋,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保護、避震、與透氣
合適的跑鞋可以提供良好的包覆性與穩定性,讓腳與地面接觸、橫向移動、或路面高低變化時不易左右晃動,減少扭轉可能產生的傷害;好的避震性與彈力可以吸收來自路面的衝擊,進而保護腳掌、腳踝、與膝蓋,同時將雙腿力量有效地傳遞到路面,提升跑步效率。
透氣性對於長跑者來說也很重要,腳在跑鞋中不斷運動和摩擦,久了腳會脹大,鞋內溫度也提高,若不能有效散熱,對足部而言真是相當不舒服。

鞋底的耐磨性
對於有長跑習慣的跑者來說,跑鞋的消耗量是很驚人的,跑鞋的耐用度所影響的不光是鞋底磨耗的問題,更會影響到中底與鞋身的結構,使得整雙跑鞋的功能受到影響, 你可以想像若是汽車的輪胎磨耗嚴重,或是容易打滑,就算有再好的輪圈與懸吊系統,行車的安定性勢必會受到影響。

如何選鞋
網路上許多著名的路跑網站與選鞋論壇已經有許多選鞋指南,如Runner's World,Mobile01的跑鞋達人等,但不同國家,不同族群的腳型也不一樣,適合歐美人士的鞋款不見得適合亞洲人;不同語言與翻譯也許會造成誤解,如"pronation"一詞有人翻譯成內外旋,有人翻譯成內外翻。
本篇文章先從選擇跑鞋開始,讓大家在面對琳瑯滿目的鞋款時,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跑鞋,跑得愉快,跑得健康。
1. 腳的長短
一般而言,赤足所量測的腳長,再加上一公分左右就是適合的跑鞋長度,而日規尺寸(JP)便是以鞋長為依據,其所標示的數值即為鞋長;常常會看到賣鞋的店員要你穿上跑鞋後頂到最前面,看腳後跟是否留有充足空間的方式來評斷長短,其實這樣並非合適的方法。
正確的方式應該要把鞋帶綁好,腳正確落在舒適的位置上,再把腳跟抵住鞋底,此時腳的最前端距離鞋尖應該留有一公分,或是差不多一個大拇指的寬度,看每個人的鬆緊習慣,腳後跟要包覆良好,站起來走幾步,看後腳是否會鬆動。

2. 腳的寬度
腳趾動一動,看是否能活動自如,像彈鋼琴一般,給前腳掌留下足夠的空間,但仍要注意包覆性,不要選到太寬的鞋楦,這樣會讓腳在跑步時滑動,容易起水泡,磨破皮。
要特別注意的是亞洲人的腳板通常比較寬,所以穿正常楦頭的鞋子常會發生鞋長適合但楦頭過窄的情況,所以同一款相同尺寸的鞋子,如果有不同的楦頭可供選擇,應該要每一種都試一試;楦頭有標準(D),2倍寬(2E),3、4倍(3E,4E),通常會標在鞋盒或鞋舌上,臺灣鞋廠一般多為標準楦,也沒有特別註明,購買時要注意一下。

3. 不同鞋款與廠牌的差異
鞋的尺寸與楦頭是選鞋的基本,但每家鞋廠的鞋型多少有差異,同一家的不同鞋款往往也不一樣。舉例而言,adidas的楦頭通常比較窄,asics的通常比較寬一些,不同廠牌間可能會差到半號或一個楦頭,所以不能單以尺寸來認定適不適合,還是要實際穿過才準。

4. 腳掌內旋-Pronation
了解尺寸的概念後,接下來是選鞋最重要的一部分了,面對架上五花八門的鞋款,怎麼知道哪一系列或哪一款才是適合自己的呢?這要從跑步時腳掌落地的生物力學講起:
人在跑步時,通常是腳的中後段先接觸地 (高速奔跑時刻意以腳尖蹬出的狀況例外), 接著漸漸把重心轉移到前腳掌內緣,最後以靠拇指的部位離地,完成一個跑步的腳步動作, 在這個過程之中可以依照腳掌觸地的形式分成三種情形:
Normal Pronation-正常內旋:
https://youtu.be/Mq1RU1xBcSo
腳觸地後,順著中足至前腳掌的中央位置,可能會略為偏內或偏外一些,但大致是落在中間,這是較符合生物力學的足部動態,運動傷害發生的機會也較小。檢查的方式可藉由跑過一段時間的跑鞋來檢視,正常內旋的跑者後腳跟是均勻或是略為偏外側磨損,前腳掌則是平均磨損。這種跑者可選擇的鞋款比較多元,從避震穩定型皆可選擇,看自己的跑步形式調整。
Underpronation-內旋不足:
https://youtu.be/76qKAyUNezs
腳觸地後,以腳的外側向前腳掌移動,最後略為偏回前腳掌中間離地;這種情形常發生於高足弓的跑者,因為足弓不足以支撐身體,所以會以腳的外側來支撐。內旋不足的跑者其鞋底磨損會集中在腳後跟外側與鞋前緣外側,適合的鞋款以避震型 (有些廠牌稱一般型) 為主,避免地面對腳底的衝擊傷害。
Overpronation-過度內旋:
https://youtu.be/hzM0-9vILcA
腳觸地後,以腳的內側向前腳掌移動,最後略為偏回前腳掌中間,嚴重的可能完全以腳掌內側運動。此種情形多見於低足弓或扁平足的跑者,需要以穩定的結構來支撐足弓內側,選擇的鞋款以穩定型為主, 嚴重內旋者可以考慮動作控制型的鞋款.
網路上常以足弓來判定腳掌運動狀況的方式,個人持保留態度,只能說這是一般的情形,也有跑者是低足弓但是內旋不足、或是高足弓但內旋過度。實際情況仍然要以鞋底磨耗或是經由專業人員觀看跑者在跑步機上腳掌的運動情形來判定。
跑步是動態的行為,千萬不要紙上談兵,光就腳掌型態來選鞋;此外,避震 (Neutral, cushioning),穩定 (Stability, Structural Cushioning),動作控制 (Motional control) 等鞋款分類或稱呼各家鞋廠略有差異,選鞋時要特別注意一下,可先至各家鞋廠網站瀏覽,記下正確的分類再去試穿。
隨著跑步經歷與身體素質改變,體重、腳掌運動的型態都可能有變化,每次選鞋時要以最近一雙磨耗的跑鞋與跑步的感受為判斷依據,隨時做調整,多試試不同種類的鞋款,讓雙腳得到最好的保護,也有最佳的跑步效率。
希望愛好跑步的朋友們都能跑得快樂,跑得健康,讓跑步成為一輩子的運動!


分享自:運動筆記

2016 NARUTO RUN 火影忍者路跑加碼賽~~

火影路跑


因眾多火影迷反應希望能參加10K上忍組的路跑試煉~
主辦單位特別爭取到於7/16(六)增設10K上忍組!!!!!
報名活動將於5/20(五)中午12點正式開放第二波報名
不論你是想報名10K上忍組還是先前來不及報名5K中忍組的火影迷們
快快把握這最後機會來報名喔~


活動網址: http://narutorun.com/

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

跑步時手擺的藝術──橫著擺還是直著擺(分享自don1don)







跑步時的雙手擺臂是種藝術,有非常多的說法凸顯擺臂的功能性──向心離心、平衡身體、跑步加速、動力鏈上的被動作動,甚至影響跨步的週轉效率──但都無法忽略擺臂的重要性。


透過影片的觀察與發現,許多跑者都有大同小異的手擺姿勢。手擺除了姿勢之外,手擺軌跡也相當重要。手擺軌跡一圈時間的長或短,直接影響腳步更變的時間,軌跡時間長會有步幅較大的現象;軌跡時間短極可能會讓步頻轉換上較為明顯。

74659_handswing_匡寓-09
Mo farah、Ryan hall、Meb keflezighi(圖片來源:don1don)

Mo的跑姿一直都是滿受人讚譽的,他的擺手軌跡很大圈,從肩膀到腰際,跑步起來很有跳躍感。透過觀察他跑步的影像,可以發現他的步幅很大、但步頻卻不比其他人少。當他開始做加速時,手擺的頻率會逐漸往上加,讓速度慢慢地提上來。

Ryan hall是飽受跑者認同的美國之星。他的擺手軌跡偏小,從腋下到骨盆處,但步幅跨得很大,超出他的身高。跑步過程中上半身的安定性非常穩,很少看到他上半身出現偏擺的狀況。

梅伯的擺手頻率較高,擺手軌跡也是從肩膀到骨盆處,他的步幅相較於其他跑者屬於中等程度。但跑步過程中上半身的安定性同樣很高,跟Ryan Hall一樣沒有莫法拉的躍動感。許多跑者評論Meb的跑姿是很好的學習榜樣。

74659_handswing_匡寓-10
川內優輝,柏原龍二,神野大地(圖片來源:don1don)

川內優輝的手擺軌跡很小,就像在腰間做小圓形的擺動,當他開始加速時手擺的頻率會提高,但很少會看到他的手擺提到胸口以上。他的手擺軌跡很小,步頻比起一般跑者多一些些。

柏原龍二則是以八字形的大圈作為環繞軌跡,跑起來很有韻律感,這種韻律感在跑長上坡時格外形成特色,每跑一步就會看見規律性的繞圈,步頻相對上沒有比較高,但步幅好大成為他攻策上坡的利器。

而神野大地則是比柏原有更快更大的擺幅軌跡,看影片像是在甩手一樣。原本以為擺幅軌跡這麼大,應該是步幅大而步頻少。但事實上以神野的身高而言,他的步幅不算小,而手擺的速度遠比上一代的山神柏原更快。
74659_handswing_匡寓-07
圖片來源:don1don

歐美跑者與日本跑者的差異呢?
74659_handswing_匡寓-11
圖片來源:don1don

歐美跑者與日本跑者的差異性,日本跑者的擺幅軌跡比歐美跑者在水平面上做功有更大的軌跡 (較為離心);而歐美跑者都較偏向上與下的垂直軌跡(較為向心)。通常水平面上的擺幅軌跡越大,意味著動能引入腰際轉髖更明顯,而歐美跑者則是在轉髖上的表現不明顯,通常可以藉由上下坡感受手擺的離心與向心的差異性。

而幾乎相同的是,跑者們的右手手擺都比較靠高處,而左手則放稍低一點。對此有不同的論點,一是田徑選手出身習慣跑跑道造成習慣;二是右撇子的問題,右擺手軌跡大的效果會間接影響左腳往前踏的效率,後者的說法較為精準,而這是很無意識的動作。

世界最快的跑者 Usain Bolt呢?
74659_handswing_匡寓-08
圖片來源:don1don

因為衝刺之故,他手擺的垂直軌跡非常大,但幾乎很少有左右水平面軌跡的作功。垂直軌跡的大幅作功是為了提升速度,而幾乎不需要轉髖、在耐力跑上做功課。當跑者衝刺時會發現上下垂直擺動很明顯,而當做長距離練習時的左右擺則會較為明顯(尤其是累了的時候)。

手擺動作其實沒有一定的標準,可能依照身高、手長、練習的里程數而有不同的表現方式。我們唯一比較能感受到明確的是,加速時垂直做功較為明顯,耐力賽時水平線的轉動比較明顯。

你呢?有看過自己跑步的手擺模樣嗎?






分享自-------don1don  跑步時手擺的藝術──橫著擺還是直著擺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就是不換邊!老逆跑操場 他變長短腳--------中時電子報




操場-22












圖片來源:NIHS圖書館


愛慢跑的人注意!你總是順著同一個方向跑操場、山路嗎?小心因為長時間磨損同側軟骨,造成膝關節受傷,甚至因為長期用某側腳支撐身體重量,而出現功能性長短腳。就有中年男子幾年來都逆時針跑操場、山坡,左右腳相差1、2公分,不僅經常腰痛、坐骨神經痛,膝關節軟組織半月板也嚴重磨損,若不好好治療,恐提早出現退化性關節炎。
「慢跑是好運動,但千萬不能只跑同一邊!」中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楊卿潔表示,以跑操場為例,一般民眾習慣的逆時針方向,在轉彎的時候,跑者通常以左腳為支撐、右腳伸長去跑,長期這樣下來,就會造成右腳長、左腳短。
長短腳的人跑步或日常生活,都容易受傷,常見的是腰痛、坐骨神經痛。


重量全壓同側
疼痛經過休息可能會減緩,嚴重的是膝關節的損害。楊卿潔說,長的那隻腿,膝關節內側的半月板易磨損,短的腿則是外側易磨損,就看個人跑步習慣的不同,若磨損到破裂,恐需內視鏡手術治療。曾有中年男子愛跑山路、操場,跑到雙腳相差1、2公分,經常腰酸背痛。

另一個常見的運動傷害,是跑山路或是路邊的邊坡時,因地面稍微傾斜、或是有高低落差,左右腳長期施力不均,也可能出現功能性長短腳,膝蓋外側髂脛束容易受傷疼痛。楊卿潔表示,經常有病患周末參加完路跑後,紛紛至診間報到。
















圖片來源:123rf



易磨損膝關節
楊卿潔指出,長短腳應確實矯正,即使差距只有0.5公分也必須好好處理,通常差距3公分以內,只要使用鞋墊就可以,搭配適度的物理治療,也能調整長短腳的問題。

中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吳濬哲提醒,近年不少民眾瘋路跑,過度使用膝蓋造成退化性關節炎有年輕化趨勢,建議民眾應避免長途、長時間路跑,若膝關節感覺不適應盡快諮詢醫師。


(中國時報)

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2016京丹後超級馬拉松~~報名只到7月25日~~

歴史街道丹後100kmウルトラマラソン
京丹後超級馬拉松開辦至今已第16屆,
穿越歷史街道,
親身體會日本文化的氛圍~
無論是超馬好手,
或是想挑戰自己第一個100K的新朋友,
都可以在這有意義的活動上立下里程碑~~~
歡迎舊雨新知一起共襄盛舉!!!
報名只到7月25日,滿額為止喔~~

以下是活動網址
http://www.r-wellness.com/tango/english/index.html

2016年5月7日 星期六

分享自-----全民健康基金會<慢跑學問大>

圖片來源<蕃薯藤新聞>
當時有一名喚Jim Fixx的患者,因為冠狀動脈心臟病嚴重,醫師建議他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但Jim Fixx不願意,想用運動來改善自己的心臟疾病,因此他開始慢跑,不但越跑越有心得,且體能越來越好,曾在短短幾年內參加了7次馬拉松比賽而引以為傲。當時他寫了兩本關於慢跑的書籍,在1977年美國暢銷排行榜中高居第一名。
不幸在1984年7月20日,52歲的Jim Fixx在慢跑中過世。他的死亡引起非常多的討論,難道心臟病患不應該慢跑嗎?但回過頭來看,此人不但有家族史、菸又抽得凶、工作壓力大,加上曾重達100kg,幾乎囊括了大多數的冠狀動脈疾病危險因子,在他開始慢跑前醫師就勸他開刀,卻一直跑了16年;死後解剖發現,他的三條冠狀動脈,分別有95%、85%、及70%的阻塞狹窄,如果他不是常以慢跑來運動,說不定更早即過世?但此例亦提醒我們: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慢跑的!




慢跑改善四大生理功能


對身體而言,適當的慢跑可改善四大生理功能。
第一, 慢跑可加強心臟血管系統的功能。它可加強心肌的收縮能力,使輸出的血流量增加,因此全身的最大攝氧量增加,心肺耐力越來越好,就能從事較長時間的激烈運動。對於有高血壓或心臟疾病者,也能改善病況,因而提高生活品質。
第二,慢跑可改善肺功能。經常慢跑使得呼吸量及呼吸頻率增加,久而久之肺活量自然增加;此外,慢跑屬於耐力性運動,可增加人體的最大攝氧量,使用氧化性能源的能力因而增加。
第三,現代人常攝取過多的熱量,若運動量不足,多餘的熱量就會堆積在體內,造成肥胖問題。經常性的持續運動,可把多餘的熱量消耗掉。
第四,延緩老化現象。有良好運動習慣的老年人,心肺耐力的衰減比較慢,可以維持比較好的體能,因此延緩了老化的現象。
慢跑除了對生理的好處之外,在心理上,常慢跑的人對自己比較有信心、情緒比較穩定、作風積極有主見,也比較不容易失眠、比較不容易緊張,因此對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好處。
至於每次慢跑該跑多久或跑多遠,其實因人而異,如果本身又有慢性疾病,則最好和醫師討論一下。

圖片來源<健身筆記>



跑不好的害處更多


慢跑對身體雖然有這麼多的好處,但運動過度或慢跑方式不對時,也不是百利而無一害。不當慢跑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最常見的是下肢和背部肌肉骨骼系統的障礙,其中以膝蓋疼痛最為常見,其次是後腳跟的肌腱炎、腳跟疼痛、腳掌痛、疲勞性骨折、前腳部不適、小腿部疼痛等,及背部、髖關節等問題。此外,腳踝扭傷、鞋子太緊引起神經發炎、運動不當引發心絞痛等問題、腳掌起水泡或長雞眼等,也是慢跑常見的問題。
會引起慢跑者膝蓋疼痛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膝蓋骨正下方及正上方的肌腱炎,此時用力按股四頭肌和膝蓋骨的連接處會痛、或壓膝蓋骨的正下緣與膝蓋肌腱的交會處會痛,而用力但直膝蓋時也會痛,尤其是下樓梯或半蹲時特別痛。還有一個常見的膝痛原因是膝蓋軟骨軟化症,因為膝蓋骨的正後方和大腿骨的下端過度摩擦,造成軟骨受傷退化所引起,患者會覺得膝蓋後方疼痛、大腿骨下端有摩擦的聲音,用力把大腿骨往下壓、蹲著、下樓、坐在椅子上或膝蓋彎曲時都會更痛,伸直膝蓋時就會好一點 。
後腳跟肌腱炎的主要症狀是後腳跟的肌腱疼痛、有時會腫脹,大多發生在突然增加慢跑速度或距離、熱身運動沒做好、跑鞋的鞋跟太低或太硬等之時,有些人的腳掌內轉、腳後跟特別短或細的人,也比較容易發生。此時如果不適當的休息或治療,勉強繼續跑的話,甚至可能導致肌腱繼裂的嚴重後果,千萬不可小覷。
慢跑引起背部疼痛的也很多,尤其是椎間盤突出、或骨性關節炎的患者,慢跑可能會使症狀惡化。改穿較高的鞋跟、避免跑下坡路、加強腹肌和背肌的訓練,應該可改善此一問題。
慢跑的好處之一是可以強化心肺功能,有利於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復健,但並不是所有心臟疾病的患者都適合慢跑,最好先與主治醫師討論,尤其是病況較嚴重、或在運動中曾出現不適的患者,都要非常小心,以免併發心肌梗塞或突然死亡的危險。




正確慢跑必知原則


不當的慢跑可能引發危機,那麼該如何正確慢跑?
首先,慢跑前的熱身非常重要。熱身運動可使身體體溫升高,加速新陳代謝、氧氣及養分在血液中的輸送、減少代謝廢物在體內堆積等,且可使肌肉收縮速度加快,加速神經傳導而使跑者的靈敏度增加、動作更協調;最重要的是,適當而充分的熱身,可預防肌肉、肌腱、韌帶及其他結締組織的運動傷害。因此建議在每次慢跑前,最好先做5~10分鐘的柔軟操、伸展運動、快走、或原地慢跑,再逐漸增加運動的強度。
其次,慢跑鞋的選擇,鞋跟要有好的避震效果,鞋的後部要能包覆踝關節以免慢跑時踝關節左右晃動,鞋頭不可過於夾腳;買鞋的時間最好是在下午或傍晚,且穿著厚襪試穿新鞋,以免買到太緊的鞋子。適當的慢跑鞋很重要,切勿遷就不適合的鞋型,以免容易發生運動傷害;如果買到適合的慢跑鞋,最好是兩雙輪流換穿,以免鞋子太快磨損、失去彈性。
慢跑時,如果不能在運動跑道上跑,則場地的選擇要注意,最好是比較平坦的草地或泥土路面,避免在過於凹凸不平的路面、太硬的水泥路面(一般柏油路尚可)、舖石板或石子路等處慢跑;而除非是競技選手,否則也不建議在沙灘或坡地上慢跑。
慢跑時的服裝要吸汗、透氣,注意保暖、做好防曬或穿戴好雨具,記得攜帶擦汗的毛巾、開水等;運動地點比偏僻者要帶手機,最好是有同伴一起慢跑,可以互相照應。
最重要的是量力而為,千萬不要逞強。即使同年齡,每個人的體能差異還是很大, 千萬不要想模仿別人、一定要和別人跑得一樣遠。最適合的慢跑強度,是一邊跑還可以一邊和同伴聊天,當體能越來越好,自然就會跑得更快、更遠仍然很輕鬆;如果慢跑時已經因為很喘而無法聊天,表示已過度或過快,該調整了。
規律慢跑是為了身體健康、從中得到樂趣,不要受傷最重要。如果每次慢跑都覺得很辛苦、很累,則還是換一種運動吧。

圖片來源<123RF>




有些人不適合慢跑


慢跑雖然是個很好的運動,但慢跑並不是唯一的健身、增進體能方式,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適當的慢跑,可加強心臟血管系統的功能,但是現代人在物質享受越來越多,身體活動量卻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常常各種文明病上身而不自知,冠狀動脈心臟疾病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如果有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例如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肥胖、吸菸、運動量不足、家族史、A型人格特質等,或者是過去在運動中、或運動後曾經出現不適症狀的人,都最好及早接受治療、並聽取醫師的建議後,再決定自己是否適合慢跑、或一次可以慢跑多久的時間。
若已確定患有心臟疾病,則必須接受運動測驗,來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及安全的運動強度、運動時間等,否則引發心肌缺血、心律不整、或其他併發症的機會很高。如果是最大攝氧量或運動能力很低、輕度運動便出現心肌缺血症狀、運動心電圖的測量結果很差、運動時血壓太低或無法適當升高、曾發生心肌梗塞又出現心肌缺血、運動時心跳無法適當增加、運動時會出現心率不整、有兩條以上冠狀動脈嚴重狹窄等現象的人,表示冠狀動脈心臟病比較嚴重,慢跑時不可過於劇烈,甚至不適合自己亂做運動,最好接受治療之後,再與醫師討論適合的運動及運動強度。
下肢體格或體能有瑕疵的人,較容易發生運動傷害,也比較不適合慢跑。例如跟腱太短或太緊,常慢跑容易產生跟腱炎;O型腿的人,慢跑容易引起大腿外側長脛束摩擦症候群,導致外側膝蓋疼痛;臏骨容易左右晃動的人,先天肌肉力量較弱,也比較不適合慢跑。如果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下肢體格或體能上的瑕疵,但慢跑過後容易有疼痛或不適症狀,這是身體正在提出警訊,表示出現不適的部位可能有些問題,趕快加以治療或矯正之後,才可運動。
其他有些人在運動時可能引起腹痛、支氣管痙攣或過敏等問題,也必須在找出原因之後,再繼續慢跑、或選擇其他適合的運動。




感冒疲倦時不適合運動


圖片來源<123RF>

即使平時常以慢跑健身,但有些情況下,還是不適合慢跑。
1. 感冒時不適合慢跑,以免因某些病毒感染引發的心肌炎而造成危險。
2. 身心疲倦時不適合慢跑等運動,以免發生肌肉抽筋或其他運動傷害。
3. 剛吃完飯後的1~2小時內不宜運動,以免妨害腸胃道的消化,也容易引起嘔吐、腹痛等症狀;而對有些心臟疾病等的患者來說,原本就容易引發心肌缺血等症狀,再加上運動可能發生危險,所以也不適合。
4. 慢跑前一定要熱身,剛運動後不可立刻停止,最好再做5~10分鐘的緩和運動以免血壓突然下降,引發心肌缺血等問題。
5. 慢跑中如果身體出現酸、痛、喘不過氣來等症狀,或者有胸悶、胸痛等不適症狀發生時,表示身體出現了警訊,都應立即停止慢跑,找出病因,以免發生危險。

分享自-----全民健康基金會<慢跑學問大>

分享自-----健康遠見<全台運動風,膝蓋保養有學問>

分享自-----
健康遠見<全台運動風,膝蓋保養有學問>
圖片來源<運動星球>

可以沒有錢,但是不能不要健康!全台民眾掀起運動風,「要不要一起去路跑?」、「一起去騎腳踏車啦!」成為互相問候的話題,愈來愈多人假日到日本參加城市路跑,連選舉都不再定點造勢,改為健走半天;在清風徐來的陽光下,運動是種享受。

圖片來源<美安台灣>
運動最重要的是膝蓋保養,很多中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紀以後,就面臨要不要換膝關節的問題,但實際上,這個問題已經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調查顯示,三成五的青壯年曾經有關節疼痛的困擾。

董氏基金會旗下的大家健康雜誌出版新書《預約膝力人生:膝蓋要好,這樣保養才對 》,總編輯葉雅馨表示,新書主要告訴民眾如何懂得保養自己的膝關節,預防膝蓋傷害,如何透過護膝練習、聰明飲食,讓自己身體更有能量,到老都擁有走動自如的關鍵行動力。

近來骨科門診多了年輕面孔,馬偕紀念醫院骨科醫師盧永昌觀察,「運動傷害」是青壯族膝蓋疼痛或不適的主因,占骨科門診5%;運動時熱身不足、運動量過大、犯規、過度挑戰、意外事件都會讓膝蓋出問題。

圖片來源<123RF>

他舉例,打籃球時,從高處跳到低處,或有人故意犯規,一不小心膝蓋撞地,便可能前十字韌帶受傷、半月板軟骨裂傷;打棒球的跑壘、盜壘動作,稍一不慎,膝蓋瞬間著地,也易讓前十字韌帶受傷;踢足球時,雙方會有衝撞行為,發生急性膝蓋傷害的機率很高。

運動造成的膝蓋受傷,常是關節內的半月板破裂、十字韌帶斷裂或關節軟骨傷害,另外,關節腔以外的組織,比如側韌帶、肌腱也會拉傷,常會持續疼痛。